文殊論壇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蓮鳴金剛上師開示 自修和同修有何不同(關於往生後去處..非常重要)

2 posters

向下

蓮鳴金剛上師開示 自修和同修有何不同(關於往生後去處..非常重要) Empty 蓮鳴金剛上師開示 自修和同修有何不同(關於往生後去處..非常重要)

發表 由 金碧輝煌 周五 1月 06, 2012 1:15 pm

2011年2月 26日 紅財神息災祈福增益超度護摩法會
釋蓮鳴金剛上師開示



一心頂禮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﹐頂禮真佛宗歷代傳承祖師﹐頂禮護摩主尊南無大聖歡喜天紅財神﹐頂禮壇城諸佛菩薩﹐頂禮一切護法金剛﹐護法龍天﹐護法神眾。七尊貴的位法師﹐助教各位理事﹐同門善信大德﹐大家晚安。

有很多人覺得﹐在家裏修行比較好﹐有好多時候在家中靜坐會覺得比較舒服﹐但在廟靜坐時﹐前後左右都有人﹐有時正要進入狀態時﹐旁邊有小孩哭或有人咳嗽﹐會有此種情況出現。所以有好多人覺得在家中修行比較好﹐不需要到佛廟同修。其實本身上來講﹐自修和同修可由幾個層面去的看有何不同。

完全個人單獨去修行﹐應該是在自己已完全明白修行的方向和修行的方法﹐之後才自己單獨去修行。同時在單獨修行當中﹐要明白如何化解在修行上遇到的問題。如果在修行上完全沒有遇上任何問題﹐那表示修行沒有進步﹐這點必須要明白。所以在單獨修行的時候﹐如果在身心知見上產生了問題﹐是需要請示根本上師﹐或請示弘法人員﹐來解決遇到的困難。如果平時一個人去修﹐修得非常精進。比如有些人一日修兩三壇法﹐或一日修四壇法。可能反而因為太精進而會產生襌病﹐或會產生太精進所產生的障礙。所以如果遇到禪病或障礙的時候﹐要如何去超越呢﹖這是單獨修行會遇到的困惑。

所以每當單獨修行到某一個境界時﹐是需要回來請示根本上師﹐看看問題出於什麼地方﹐然後怎樣去化解等等。所以修行本身非常雖要正知正見。在講到正知見﹐好多人會覺得自己已經好有知見﹐或者覺得自己在修法方面上已經懂得很多。我們首先需要明白﹐知識﹑智慧和聰明的分別在那裏。

知識﹐就是懂很多東西﹐『知識淵博』﹐多聞。但是否多聞便代表他便能幹呢? 其實不是。智慧和知識本身並不相同﹐比如一個人懂很多佛法﹐懂很多修行儀軌﹐懂很多關於空有的理念﹐懂很多名詞﹐這個是知識﹐是多聞。但如果不能應用在身心中﹐這個就是沒有智慧。比喻一個人明白什麼是十八界空﹐但功德受用卻生不起來﹐不能將十八界空運用在自己身上﹐那麼得到的只是知識﹐而不是智慧。

沒有這個功德受用生出來的時候﹐一個人單獨修法如何能超越十八界空﹖第二個例子﹐有人懂得很多東西﹐知道什麼是十二因緣﹐知道什麼是四聖諦﹐但當在日常生活之中﹐卻不能超越十二因緣﹐不能將四聖諦運用在日常生活中﹐功德受用不能生起﹐這個人所懂得的祇是一些名詞﹐就是我們所講的多聞﹐並不是智慧。

所以有一句話講﹕『多聞不如實修』﹐ 意思是說﹐你懂得很多知識﹐但必須要如實去修行﹐這樣才真正屬於你自己的。如果不能如實去修行﹐那麼你懂得的佛學名詞﹐祇是別人口中的說話﹐永遠不會變成自己的。所以知識和智慧本身是不相同的。

聰明和智慧的分別在那裏﹖聰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﹐但有智慧的人一定聰明。基本上來講﹐聰明的人是比較取巧﹐取巧的意思是﹐不能憑著其聰明才智而能了脫生死。所以聰明是入世法中的一種投機和取巧。智慧情況不相同﹐有入世智慧和出世智慧。在儒家來講﹐道德與智慧是一體兩面的講法。換句話說﹐在儒家孔夫子學說﹐道德﹑倫常﹑智慧是非常相似的。因為我們明白因緣果報﹐所以每做一件事會顧慮到因果﹑道德﹑倫常的理念在其中。所以儒家學說﹐道德是包含智慧在內。但在佛門來說﹐智慧的講法並不相同。佛的智慧是三無漏學﹐是超越道德﹑倫常和一切入世的智慧﹐佛的智慧是出世間的智慧﹐能夠將八識田的識種轉化成為佛智﹐就是【般若】。所以佛的智慧是妙智慧﹐是般若。般若智慧是能夠了脫生死﹐超越三界輪迴﹐不單令人成為多聞有知識的人﹐更能令人成為擁有大智慧的修行人﹐所以般若智慧是佛門所講的智慧﹐我們修行人所追求的就是這種佛智。所以單獨修行時﹐在不能提升佛智的時候﹐可以建議參加同修。為什麼參加同修可以幫助增長佛智呢﹖

舉例來說﹐有時候看一本書﹐或一句說話﹐這本書每個字也看得懂﹐但加起來就看不懂。這一種情況是經常發生的﹐不單止在佛教有這個問題﹐一般是讀書或做其他事﹐都會有這種情況出現。但當將書本放在一邊﹐之後做很多不相干的事﹐譬如去持咒﹐禪定﹐做大禮拜﹐過了三個月﹑半年﹑一年之後﹐再回頭來看這句說話時﹐會忽然明白?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。

因為當我們去做大禮拜﹐佛菩薩消除我們的業障﹐當我們去持咒﹐唸經﹐唸佛的時候﹐佛菩薩加持我們。在我們做與這一本書完全沒有相干的佛事的時候﹐比喻幫忙廟去打掃﹐多一些到佛廟參加同修﹐得到佛光的注照﹐這些是和看書沒有關係的。但是因為佛菩薩加持﹐令我們的智慧增長﹐所以再重看那句說話時就看得懂。這是因緣的問題﹐也是智慧開發和未開發的關係。每一個人都有圓滿的智慧﹐問題是智慧開發了沒有。所以多些來同修﹐是能夠得到佛光的加持﹐能夠轉化不好的緣份成為好的緣份﹔令本來不是很有智慧的身心﹐能具足為有智慧的身心﹐所以同修的功效非常好。

經常聽到一句說話﹕【寧在大廟睡覺﹐不在小廟辦道。】意思是說﹐個人的修行和集體修行並不相同。有名師的引導﹐有名師的指點﹐和自己單獨修行的情況亦不相同。因為在廟的佛像都是由根本上師所開光﹐都是由根本上師所加持﹐所以一個人就算不能夠召請佛菩薩下降﹐但因為廟的佛像是由根本上師所開光﹐佛菩薩本身已在的緣故﹐所以即使本身召請不到佛菩薩﹐佛菩薩亦會在這裏。所以經常來廟同修有其好處。當然個人同修也有其非常好的一面﹐這是不可以否定的。但個人的修行有其毛病﹐譬如好容易忽冷忽熱﹐有時太精進﹐有時太懶。經常太冷太熱就會退道心。因為習慣了不舒服就不修法﹐已習慣了這種思想﹐所以當在壇城內﹐一不舒服就會回房睡覺﹐一想看電視的時候就不修法﹐這是單獨修行的毛病。所以修行是需要長遠心。

集體修行即同修有什麼好處呢﹖就是有共同的念力﹐譬喻唸高王經一千遍﹐如果一個人唸﹐要念一千部﹐但如果十個人共同唸﹐每人祇要唸一百部﹐一百個人共同唸﹐每人祇要共同唸十部。所以如果有一百個人來同修﹐每人在同修時一齊唸十部高王經﹐加起來就有一千遍﹐然後共同迴向一件事﹐這樣就可以在一日內成就一千遍的高王經並作共同迴向。

在阿含經內曾經講過﹕《三個人去建造一個佛塔﹐三個人都會同時擁有一個佛塔的功德。》 意思是說﹐三個人出的錢祇是三份之一﹐但是他們去供養一個多寶佛塔去供佛的時候﹐三個人去供一個塔﹐三個人都能得到一個完整佛塔的功德。同樣的道理﹐一百個人去唸十部的高王經共同迴向﹐等如每個人共同得到一千遍的高王經的加持。當中有人唸得很好﹐當中有人唸得不好﹐唸得不好同樣可以得到一千遍高王經的加持。但如果一個人獨修的時候﹐一千遍高王經唸得不好就是不好。所以由此簡單事物可以明白到共修是有其集體念力的好處。

不單佛菩薩本身是在此長住﹐另外我們在唸經持咒的時候心力可以統一。共同的儀軌﹐共同的傳承﹐共同的目標﹐共同的迴向﹐所發生出來的心力﹐就會變得非常強大。比如我們門口掛一盞燈﹐如果週圍沒有左鄰右舍﹐自己的屋其實會好黑。但如果所有的屋門口都掛一盞燈﹐這條街看上去就很光。一個人是一盞燈﹐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盞燈﹐就算自己的燈就來沒有光了﹐旁邊的屋一樣可以照明前面黑暗的道路。同樣的道理﹐有些人業障比較重﹐業障會現前﹐他面前開始就會是黑暗的道路﹐但因為別人的燈光能照耀他面前的道路﹐在因果輪迴內﹐在業障裏面﹐在貪嗔痴苦海裏面﹐就可以看得比較清楚﹐比較明白他的道路該怎樣行。

名作家沙士比亞曾經講過一句說話﹕《擁有很多的良師益友﹐比擁有很多的金錢更有價值。》 比如身為一個弘法人員﹐本身是須要很多幫助﹐例如要有很能幹的法師﹐要有很能幹的理事會架構﹐管理法務上﹐財政上﹐人事上﹐如何去運作寺廟上的一切。並不是有一個好上師就足夠﹐而是須要所有同門攜心合力去成辦每一件事。

歷史上很多的大成就者﹐在成為大成就者那一刻都是一個人自修﹐所有大成就者在他們悟道或相應的那一剎那﹐大部份都是一個人修行。但當他已成就之後﹐他們會是在一個集體修行。比如釋迦牟尼佛﹐當時亦聚集了一千二百位信眾以上﹐集體一齊修行。也就是說他們有共同作息的時間﹐共同修行的方向﹐共同修行的理念﹐他們有他們的宗風﹐共一個的宗旨。衹不過當你共同修行﹐去到某個程度須要去破關才做個人的修行。

所以就算修行很久﹐間中去參加同修其實也是非常有益的事﹐不單可以利益自己﹐同樣地﹐最主要可以利益到初皈依的人。有一句說話﹐禪宗的寺院在中國的時候被稱為大海叢林﹐魚虌居中﹐不容腐屍。大海叢林的意思是在一個大海內﹐有龍有魚混雜其中﹐也有好多魚﹐但從來不見有死屍。因為無論修行的根器是大是小﹐修行者的根器是利是鈍﹐在共修的環境內﹐如果出了差錯﹐亦會被大海所歸納。意思是說﹐一個人的行徑如出差錯﹐當在共修的環境的時候﹐是有同門幫忙矯正過來﹐當修行情況不是太好的時候﹐同門也可以幫忙矯正過來﹐所以這也是我們修行要注意的地方﹐就是集體修行。不單在知識上﹐在修行道路上亦是有幫助的。

同修另外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﹐就是當一個人死去的時候﹐中陰身會經常去生前常去的地方﹐平時習慣常去的地方﹐平時做慣的事﹐在死後自然會去做。如果現在養成每逢星期六 7 時便到白雲雷藏寺同修的話﹐當死了之後﹐到了星期六這個時間就會很自動的到白雲雷藏寺﹐得到佛光接引。根本上師也開示過﹐生前有什麼習慣﹐死後也有什麼習慣﹐所以這是一個習慣的問題。
所以希望每位同門明白到同修的重要﹐而每一個星期都可以抽一﹑兩個小時來白雲雷藏寺參加同修。所以為什麼經常建議大家來同修﹐培養成為一個習慣是很重要。希望大家都可以每日自己修法﹐亦能每星期抽時間來廟同修﹐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裏。

嗡。嗎。呢。唄。咪。吽。

金碧輝煌

文章數 : 129
注冊日期 : 2011-02-05

回頂端 向下

蓮鳴金剛上師開示 自修和同修有何不同(關於往生後去處..非常重要) Empty 回復: 蓮鳴金剛上師開示 自修和同修有何不同(關於往生後去處..非常重要)

發表 由 蓮華童子 周五 1月 06, 2012 4:28 pm

每逢星期六都去雷藏寺

當死了之後﹐到了星期六這個時間就會很自動的到雷藏寺﹐得到佛光接引。根本上師也開示過﹐生前有什麼習慣﹐死後也有什麼習慣﹐所以這是一個習慣的問題。 lol!

蓮華童子

文章數 : 264
注冊日期 : 2008-10-19
來自 : 金曜佛母大孔雀明王

回頂端 向下

回頂端


 
這個論壇的權限: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